爱上海盗的海豚
职业:未填写
学校:未填写
现居住:未填写
关注数:0
粉丝数:0
2023-12-25 :11:29
动漫:《乒乓》

  注: 以下资料转自乒乓球吧 :【男子乒坛24年回顾:名将、比赛、格局、风...】 作者:quanyanyyy 。由本人稍作顺序调整。转载请标明原作出处,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
  
  【马文革篇】
  
  马文革1968年出生,打法比较新颖,横拍两面弧圈打法——这打法放欧洲是一抓一大把,或者说一抓基本全是,但放中国就是抓一个少一个,因为在崇尚快攻的中国,正胶长胶等是主流,直拍是主流。当年中国队最牛逼的横拍选手是滕义,结果是横拍正手正胶反手反胶。马文革的出现,似乎在预示着中国男乒打法的转变。
  
  马文革,中国第一个粘套胶的选手(某纪录片里面他自己说的),正手能够进行基本的拉球,但没什么特色;反手有点像直拍,快拨快推不错,弹击也没啥特色。
  
  马文革参加过39届世乒赛,没他什么事;从40届多特蒙革世乒赛到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这4年里的世界男子乒坛呈现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合作描绘这一景象的则是四位顶级乒乓球选手——瓦尔德内尔、佩尔森、马文革、金泽洙。
  
  那么,这是一道怎样的画面呢?
  
  首先,这四位哥们不停地进入三大赛事的四强,并且排名比较稳定:
  
  1989年40届世乒赛:瓦尔德内尔冠军,佩尔森亚军;
  1989年世界杯:马文革冠军;
  1990年世界杯:瓦尔德内尔冠军,马文革亚军;
  1991年41届世乒赛:佩尔森冠军,瓦尔德内尔亚军,马文革金泽洙并列第三;
  1991年世界杯:佩尔森冠军,瓦尔德内尔第三;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瓦尔德内尔冠军,马文革金泽洙并列第三。
  
  92年世界杯马文革终于再次替中国人挽回了面子——他收获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块也是最后一块世界大赛单打金牌,可惜还是世界杯。至此,马文革的运动生涯开始逐渐走向低谷,他既没有跟上历史潮流而改变自己的动作,也不具备王涛那种颗粒打法所有的特殊威胁,颓势是必然。
  
  马文革两次世界杯冠军,89、93年团体均进决赛,奥运会男单铜牌,男双也拿了奥运会世锦赛冠军……
  
  1995年天津世乒赛,中国运动员终于在家乡父老的呐喊声中重新站了起来。
  
  男团大战,中国人仍然是两攻带一削,王涛做第一主力,已经退出国家队去欧洲打了一阵子球的马文革也被召唤了回来。原本国家队是想让马文革当三单,但老马真的是老骥伏枥,表示要打就得一二单,不然不干(详情见马文革的一个采访,可能是《我的奥林匹克-马文革》)。事实证明老马的这个决策——我很想说是正确的,但问题是却不能被证明是正确或错误,详情如下。
  
  第一场,老瓦VS王涛。
  
  这回老瓦确实不是小瓦了,已经再过几个月就30岁高龄的瓦尔德内尔怎么算都是老将,但场上的他却仍然霸气十足。王涛年纪也不小,28的样子,啤酒肚依旧。两个中老年人在场上给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神球不断。但一直胜率占优的老瓦仍然以2:1拿下了王涛,瑞典队1:0领先中国——赢得不算吃力,也谈不上轻松,双方都算正常发挥吧。
  
  第二场佩尔森对马文革,马文革果然宝刀不老——虽然他比佩尔森还小两岁,但中国运动员的职业寿命摆在那,郭跃华江嘉良等二十五左右便早早告别了乒坛,马文革王涛二人能坚持到二十六七八已经很不错——当然,这与两人都是横拍可能有一定关系。佩尔森延续了千叶世乒赛后的颓废状态,最后输给了马文革,两国战平。
  
  第三场是关键赛,这次中国人拿出了其雪藏了据说两三年的秘密武器——丁松。
  
  丁松何许人也?一般将其称为现代横拍削球打法的拯救者。为何?因为丁哥独创性地将削球打法发挥到了另一个高度——削攻结合。这技术倒不是什么原创,削球手都不是傻子,对方没接好球冒高时都会知道自己该干嘛:冲上前扑一板。所以削中反攻这项技术是由来已久。但到丁松这就彻底乱套了。
  
  丁松有凌厉的发抢、漂亮的反拉,而且攻球的数量不会比削球少多少。这就令人晕了:尼玛削球本来就打得累,我TM稍微接不好你就都能反拉。晕死,这球还怎么打?
  
  金牌酱油哥皮特卡尔松这次终于没有小宇宙了,0:2输得干干净净,总比分也瞬间逆转,瑞典人1:2落后。
  
  危难关头,老瓦再次独木撑危,第四局与马文革大战了三回合。这大概是本场中最精彩的一次交锋,老马本来发挥得很好,但老瓦的爆发状态更佳,神球不断,最后马文革1:2不敌老瓦,最后比赛进入决胜局,王涛对佩尔森。
  
  根据本人总结的经验,从91年开始算起,老瓦打世乒赛团体赛决赛或与其它强队交手时,凡是他没丢一场的基本上瑞典队都输了,凡是佩尔森没丢一场的瑞典人都赢了。貌似佩尔森有点反弹原理,一看到师兄拉风就不舒服,状态也不好;反之便信心倍增一样。决胜局王涛战胜了佩尔森,最后激动地倒地,随后中国队全体跳出挡板,一齐压在了王涛身上——四五个人一齐压,也不知道王涛是怎么存活下来的。事后一次《鲁豫有约》采访中王涛说:“我也没感觉了,太高兴了。”而另一次新浪还是腾讯专访老瓦王涛二人时王涛就说了:“我们当时就一个信念,一定能在自己当运动员的时候打败瑞典队。”
  
  【孔令辉篇】
  
  话说有这么个选手,他正手不怎样、反手不怎样、发球不怎样、抢攻不怎样、对拉不怎样、高球不怎样……最后,他成了大满贯选手。
  
  没错,他成了大满贯选手,而且是世界上最嫩的男子单打冠军(95年,实岁19),他就是孔令辉。
  
  43届单打,一个时代终结,一个时代诞生。
  
  当王涛马文革等老将在团体决赛场上叱咤风云时,台下的两名19岁小将已经早已按捺不住了。
  
  是的,刘国梁、孔令辉,这两个注定将名垂乒坛青史的人物,已经等不及了。而这里,天津,将成为他们,以及一个时代的起点。
  
  如前面所说,刘国梁出名比较早,作为直拍正胶打法的继承人而培养,42届就参加了男团、男双比赛并获得男团银牌、男双铜牌。我看过42届团体决赛,当时的解说就问身边的乒乓球队领导为什么不让刘国梁上场,得到的答复是因为考虑到刘国梁太年轻,不靠谱,外加当时大家没料到卡尔松能爆发而认为那次比赛是能拿下的,所以就没让刘国梁上阵。确实,那年连单打资格都没有的刘国梁确实让人不放心,何况他还年轻——17岁不到,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孔令辉这时是在国家队还是瑞典我们不清楚,但42届应该是没上场的。右手横拍打法没什么特色,所以不容易像刘国梁一样冒尖——事实上孔令辉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是这样,不怎么冒尖。但有实力的人只要给他一个舞台,一次机会,一点运气,就足够了。
  
  单打,光芒无比的刘孔双子星终于升起了!
  
  1991年,一个年仅15岁(可能不到,只有14岁)的直拍正胶打法的小子被破格招入中国乒乓球男队。作为传统打法的代言人,这个名叫刘国梁的孩子被中国各路老选手、现在是乒乓球界领导人所看重。但事实上大家都明白,要让正胶选手再创辉煌,这个可能性太低了。但刘国梁是个绝对的天才,就在他入队一年后,他便在中国大奖赛上连克瓦尔德内尔等各路高手而获得冠军,着实令人刮目相看。当然,乒乓球界有行话曰“削球十年不出门,快攻一年打死人”,当对手不熟悉快攻选手时,刘国梁的机会确实很大,但要真正成为高手,光靠爆冷是不可能的。所以摆在刘国梁面前的路,还有很长。
  
  另一个与刘国梁一起入队的横拍选手此时却显得格外寂静。与来自河南新乡、生性开朗的刘国梁不同,孔令辉这个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纯东北爷们却显得有那么一丝的羞涩,他既不擅于与人交际,身高也不那么高大(仅有一米七三,和楼主一样)。1975年出生的孔令辉从小还是打直拍起家的,那时中国人不流行横拍,但打了一阵发现不行,结果改行了横拍。我们将庆幸他的这个决定,因为多年后,他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横拍世锦赛单打冠军、中国第一个横拍大满贯选手。
  
  比起刘国梁,孔令辉的技术和生活都要简单得多。
  
  根据蝴蝶的孔令辉教学片,小辉刚开始是打直拍的——这很正常,他出生于1975年,6岁开始打球,那时才是1981年。那一年,郭跃华刚拿下其人生中的第一块世锦赛金牌;那一年,中国最强的横拍选手就是后来威震乒羽的蔡振华蔡指导——而蔡指导,却是一面防护圈胶皮的。简而言之一句话,孔令辉出生的时候,中国乒坛是基本没有横拍双反打法的席位的。
  
  但是孔令辉还是变成横拍了,这是一件令人寻味的事情。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已经走上直拍道路的选手放弃了本国内的主流打法而改打横拍?孔令辉本人是肯定没有选择余地的,替他选择的应该是当年黑龙江省队选手孔祥智。孔祥智什么打法,我没查到,不过现在难以想象这位父亲在给儿子做这么个重大决定时会思考多少(当然,也可能什么都没想)。总体而言,小辉的成长没什么亮点,不像刘国梁那样冒尖,踏踏实实就是对他球技和人品的最好描述。
  
  进国家队后孔令辉也没什么出色成绩,当同伴、比自己还小1岁的刘国梁搭上了93年哥德堡世乒赛的团体、双打赛车时,孔令辉依旧那么默默无闻。这段时间据说是被派到瑞典打俱乐部去了,难以想象一个现在都不会几句英语的中国运动员在一个全是高大无比汉子、讲瑞典语的国家里有多么的淡腾。与人们心目中的东北汉子不同,小辉身材矮小(相对北方人,因为只有1米73),沉默寡言——在国内都沉默寡言,到瑞典会怎样自然不难想象。
  
  一句话,这是一个没有被预见为天才的运动员。
  
  43届男单比赛,国际男乒再次改朝换代,中国人重新雄起!
  
  具体情况如下:盖亭、塞弗死于孔令辉之手(这个有待考证,我不大记得了),瓦尔德内尔败于刘国梁拍下,佩尔森被丁松削死,普利莫拉茨情况不详。42届的单打四强(盖、塞、瓦、普)全军覆没于四强外,挺进前四的则是中国队的四位选手:孔令辉、刘国梁、王涛、丁松。其实王涛也是死里逃生,因为四分之一赛他已经完败金泽洙,结果老金的拍子居然事后检查不合格,涂了禁用胶水。据说中国方面表示愿意公平公正地再打一次,不过国际乒联也很礼貌地拒绝了这个建议。可怜的老金,那次比赛的状态可以说是相当的好,全台跑动正手几乎无敌状态,结果却最后倒在了胶水上,悲剧中的悲剧。
  
  刘国梁对孔令辉,一上来又是2:0领先。这很正常,快攻打法就有这个优点,容易进状态——如果快攻上来没状态的话就基本没什么玩头了。随后孔令辉发威,连追两局,2:2战平。
  
  决胜局,刘国梁实在玩不下去了。如果说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专门为了对付刘国梁而设计的话,那一定是孔令辉了。两人可以说是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训练、一起生活,连我们亲爱的刘指导早恋都要小辉给送情书,这种熟悉程度是所有人都不能比的。于是,刘指导的发球被小辉轻易破掉、抢攻被轻易破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个没有发抢的快攻选手就是个残废,于是,1995年第43届天津世乒赛,乒乓球历史上最年轻的男乒世界冠军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横拍世锦赛冠军诞生了!他就是——孔令辉!
  
  从孔令辉开始,中国人再也不只是直拍的代言词了;从孔令辉开始,一个直横均称霸天下的中国乒乓球队即将诞生!
  
  
  【剧情篇】
  如果你想看一次最难看的乒乓球奥运会,那就是亚特兰大了。
  
  如果说95年的欧洲人是完败的话,96年亚特兰大,世界名将,尤其是欧韩名将就更悲剧了。
  
  这次比赛中国队的阵容,王涛、孔令辉、刘国梁参加单打,吕林和王涛搭配双打。本来刘国梁是险些来不了的,因为丁松的呼声很高。但最后考虑刘国梁和孔令辉配双打会比较合适,而削球和攻球配双打不大方便,于是便舍弃了丁松。
  
  刘国梁是幸运的,而丁松却是悲剧的。因为组织需要,他被雪藏了3年,3年大好的青春——丁松可是70年出生的啊!95年就25岁了。没被选上的丁松从此意志消沉,再也未能打出像样的成绩,这也是其人生的不幸。
  
  人只有一辈子啊!
  
  当然,刘国梁用成绩折服了他。在《我的奥林匹克-丁松》中他自己也说了:“让我去我能拿到刘国梁的成绩吗?”
  
  是的,刘国梁,亚特兰大属于他。
  
  小组赛,盖亭塞弗佩尔森卡尔松等很轻易地拜拜了;八分之一赛,孔令辉、瓦尔德内尔折戟;最后进四强的是以下四人:中国的王涛、刘国梁,捷克的科贝尔,德国的罗斯科夫。
  
  不知道这些名将是怎么打的,拿佩尔森为例,连巴西队的日本外援小山雨果都没打赢;比如瓦尔德内尔,居然输给了加拿大的中国海外兵团黄文冠。孔令辉败给金泽洙,结果老金只前进了一步便被罗斯科夫给干掉。王涛是险些翻船,四分之一遇见那个来自白俄罗斯的大个子萨姆索诺夫,然后0:2落后——之前的男双决赛,王涛扭了脚,状态不怎么行。就在萨姆索诺夫即将一气呵成结束战斗时,会场居然尼玛停电了!靠,萨姆索诺夫才20岁,还是个娃,哪遇见过这种奇葩情况?来电了,好,接着打,刚找到点状态,尼玛又停电了!萨姆索诺夫和教练强烈要求重赛,结果被拒绝,然后,王涛顺利3:2翻盘。
  
  决赛,刘国梁VS王涛。
  
  在《历届奥运会决赛及我的点评》中已说过,刘国梁认为世界上最狡猾的对手中,国外是瓦尔德内尔,国内就是王涛。以前我也被王涛憨厚的造型所迷惑,这么个胖大叔怎么能和狡猾联系起来?后来我想通了,而且发现这是个很简单的命题——王涛不狡猾,能打快攻吗?显然不能。可以说,打快攻的,绝对都很狡猾,都要算计,不然没法玩。之后我再看王涛比赛,果然觉得其每板每板之间的球是相当的贼,很流畅,绝不是那种死板的人。所以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想必还有很多选手也在场上被这厮给欺骗了。
  
  要说这场决赛的结果,我想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两人都是八一队的队员,王涛出道早很多,而且形象笑容可掬,像个吉祥物,深得大众喜欢;刘国梁嘛……虽然我觉得长得也不丑,不过那吊儿郎当的样和扭曲得几近变形的发球动作却是不大讨大众喜欢,特别是出名前——出名了自有人爱,毕竟乒乓球不是选美。
  
  就战绩而言,王涛绝对优势。虽然两人唯一一次大赛交手,即96年去年的43届世乒赛半决赛,刘国梁胜,但貌似这场比赛大家都不重视,而王涛本来就是进不了四强,幸得天降神秘胶水让金泽洙走人,所以士气上王涛显然是约等于零的——这种情况太罕见,多少年才一次,而且还是世乒赛这种大赛的里面。作为千年双打冠军,王涛现在终于能够最近距离触摸世界乒乓球最珍贵赛事的单打金牌,而且对手还是小弟刘国梁。
  
  于是,他嗨了;嗨的结果是,刘国梁嗨到了最后。
  
  这是一场观赏性极不及格的奥运会决赛,因为两个快攻选手在近台你来我往,球快得跟子弹一样。我很难想象现场观众在场外能看到些神马,因为球速实在惊人,也没什么弧线。不过对于王、刘二人以及很多观众来说这些可能都不重要,因为比分才是最重要的。
  
  王涛的表现让人失望透了。
  
  速度不及刘国梁、反应不及刘国梁、正手不及刘国梁、反手不及刘国梁、快攻不及刘国梁、相持不及刘国梁……一句话,成了标准业余。
  
  2:0,刘国梁大比分领先。而就在比赛看似要结束了的时候,王涛居然又将比分追成了2:2。
  
  决胜局,我实在不知道王涛在干神马,因为比分早早地被定在了落后十分的情况,最后居然成了20:5——这要能追回来,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最后一球,王涛心不在焉地打掉,21:6,全剧终。
  
  “刘国梁这次比赛发挥得很好,球速比以前快了很多。”
  ——王涛赛后采访时说的。
  
  是的,刘国梁的球确实快了很多,很多很多。这并不是技术上的进步,而是心理上的崛起。因为他知道,自己不能再错过这次机会了。
  
  一年前,天津,他大比分2:0领先,结果却被孔令辉翻盘。一个直板正胶选手的职业生涯是很短暂的,中国队的无数前辈的经验都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你不能抓住机会,可能你人生中就只能进那么一次决赛;现在,他幸运地获得了第二次三大赛决赛的机会,一定不能再错过了!
  
  王涛呢?王涛也没机会了,他已经30岁了,不可能再打下去的。但尽管如此,我们始终没有看到他在场上有多少殊死一搏的场面。脚崴了?影响肯定有,但能从0:2追成2:2,何不一开始就2:0?轻敌加不重视,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不过郁闷的人不止是老瓦以及王涛,在刘国梁高大而瘦小的身影背后,另一个奥运冠军也在无奈着。
  
  没错,那就是刚成为奥运冠军——双打奥运冠军的中国选手孔令辉。
  
  该如何形容孔令辉此时的心情呢?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有点像现在的马龙看张继科,不过可能还没有那么悲催。是的,一年前,所有的荣誉都属于他;一年后,他所有的荣誉都被别人所掩盖,而这个人还是自己去年踏着夺冠的那个。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尴尬的一种关系:队友兼对手。除了朋友兼情敌能与之有的一拼外,这种关系是最微妙的。更糟的是,刘国梁和孔令辉之间的感情已经超过了很多一般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双方可谓知根知底,而且还是关系好的那种知根知底。行为心理学好像说过,看着朋友得意而自己失意的感觉是最难受的。一年前,刘国梁看着孔令辉;一年后,两人又倒了过来。在中国,奥运冠军和世锦赛冠军哪个分量足,大家看看马琳北京一冠风头便压过世乒赛三冠王王励勤便可以看出——毕竟世锦赛属于乒乓球爱好者,而奥运会则属于全体国民。
  
  不过孔令辉今年其实也拿了一个世界重量级别比赛的冠军,那便是世界第一届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冠军。不过这个比赛的分量——我只知道,2010年,中国队选手都没去参赛,结果水谷隼拿了冠军;据说,是因为准备别的去了,所以没来得及攒积分。
  
  不过孔令辉倒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前四大赛事单打全满贯的唯一一人: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总决赛。这个名头虽然目前不够响亮,但过几年会不会升值还为未可知。不过总体而言,孔令辉是失意的;而且,将一直失意到2000年。
  
  1997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第44届世乒赛在英国曼彻斯特成功举办。第三场,老将王涛VS怪拍手埃洛瓦。
  
  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比赛,尽管双方都不是世界单打冠军。但是,这次比赛却真的让无数人感受到了竞技体育的魅力与感动。
  
  其实本身两人都打得比较正常,主要是比分。
  
  就是第一局,两人打出了一个几乎史无前例的罕见比分:31:29。
  
  是的,两人你一分我一分,谁也不让谁,硬是把比分打成了三十分以上。
  
  14年前,有一个18岁欧洲小子在男团决赛中与中国队选手打成了30:28,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当年两位男主角(抱歉木有女猪脚)的名字分别是瓦尔德内尔与蔡振华。
  
  14年后,一位默默无名的欧洲小伙(也不小,69年出生,28岁)再次与一位即将退役的中国名将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对决,比分也定格在了30分以上。
  
  我并不知道这个比分是不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但我知道,11分制下的今天我们应该是看不到了。
  
  我并不知道这两个人终究会在历史上是什么地位,但我知道,他们的行为真正诠释了什么是竞技,什么是拼搏,什么是毅力。
  
  “是王涛带我领略到了乒乓球的艺术。”
  ——埃洛瓦语
  
  埃洛瓦还是输了——这是正常,实力相差太大,不是一个级别。但如果大家看到实力有区别就不去竞技了,体育精神何在?总有人会说名次不是体育精神,我完全同意,所以王皓身上的精神可能比很多人都多得多。但名次也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有时候名次奖牌只是结果而不是目的,比如柳承敏,他参加雅典奥运前估计肯定没有想过自己会是冠军,但结果他是了。有时候大家会以为追求结果就是追求目的,我完全不同意,所以我认为,许多情况下的让球,更是不符合体育精神的——他们让掉的,不止是名次,而是那种为了自己心爱运动拼搏、努力、流汗、甚至流血的精神!那些才是真正最伟大的东西!
  
  中国队的训练之艰苦,世人皆知,估计除了韩国人外无人能及。而在众多艰苦训练的运动员当中,王励勤是最为艰苦的一个。是的,除了跟别人一样一天n小时的训练(n应该至少大于6),王励勤每天都要给自己加班多练m小时的时间。而就在这样的训练下,97年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
  
  一次训练中,王励勤把右手的一根手筋打断了。
  
  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虽然我至今仍不清楚这个伤是怎么来的,然后后面是怎么治的,但看起来故事应该是真的。打断一根筋,我勒个去,怎么破?我见过网上好几个人也是这样,最后只能放弃了乒乓球的生涯。
  
  但王励勤的选择却是令人震撼,甚至可以说是颤栗的。
  
  拒绝手术,接着训练!
  
  因为手术是有风险的,弄不好手可能就完全报废了;因为手术是需要时间的,就算弄好了也是必须休息的。所以,王励勤当时是这样做的:用剩下的手筋,接着训练;一根筋断了,只要不是筋脉尽断粉碎性骨折的情况,生理上讲可以用更高强度的训练来弥补这个问题。于是,王励勤先每天练一个小时(还是半个小时,抱歉忘了),然后过一阵子加时,然后再加,再加,最后加到正常训练时间——这个所谓的“正常训练时间”,是指超过世界平均时间的中国训练时间基础上再加m小时的“王励勤训练时间”。
  
  是的,前面说过,王励勤走上乒乓球的道路是别人替他选择的;但是这一刻,他的选择却是自己做出的。有人或许会说,他不练,前面十几年不瞎忙活了?那不就要成为被淘汰者了?好,我承认这有理。但问题是,能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没什么好说的了。用一只断了根筋的手一直坚持训练,直到练回国家队水平,直到练成世界最暴力的正手,直到练到世界锦标赛男单三冠王,直到练到今天——2012年。
  
  =========================================================
  看到乒乓能这么精彩不禁感叹:我们有如此的人物原型,有如此的大气的剧本甚至都不需要加工,却不拿来用,日本以一个很小的格局,却做出这样的动画,可叹。别给中国做不出好动画找借口。

原著:
年代:2014年
地区:日本
故事主要讲述了讲述从小一起长大的高中乒乓球手星野裕(阿扁)和月本诚(笑匠),在联赛中一路成长的故事。 动漫详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